学雷锋月|以志愿作料 烹饪食堂 “雷锋味道”——我校“守护美好‘食’光”志愿服务行动侧记
三月春风轻轻拂过食堂明净的玻璃窗,映照出一群忙碌的“红马甲”。自校团委蒲公英青年志愿者协会发起“守护美好‘食’光”行动以来,每学期逾150名志愿者穿梭于就餐高峰时段,用微小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雷锋精神。
流动的文明坐标
上午11时,打汤区前排起来长队,志愿者们手持汤勺熟练地将滚烫的汤汁分装在碗中,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卖油翁》“手熟尔”的背后,记录着他们多少次的“反复”。“请小心台阶”“注意脚下安全”,楼梯口的红马甲如同行走的提示牌,做出各种手势,引导人群有序流动。他们的身影交织成一张无形秩序网,让匆忙的脚步变得从容。
餐桌边的温情课堂
在餐盘回收处,总是可以看到最勤快的身影,志愿者们轻手轻脚地收走用过的餐具,引导同学擦拭桌面油渍,分类放置餐具。当发现未及时清理的餐桌时,一句轻声的“需要帮助吗?”就会换来同学们的主动响应。在不锈钢餐车与陶瓷碗盘的清脆碰撞声里,文明就餐的习惯悄然生根发芽。
持续的行动接力
据校团委介绍,该活动已坚持做了3年,总服务人次超6500人次。今后校团委将通过“文明标语设计”“光盘行动督导”等新形式,推动志愿服务从阶段性活动向常态化服务转变。
暮色渐深,食堂的灯光下,红色身影依然活跃。他们端出的每一碗热汤、收回的每一叠餐盘、送出的每一声提醒,都在默默地证明:雷锋精神无需轰轰烈烈,只需将温暖融进日常的一粥一饭。当最后一批餐具归位,不锈钢台面映照出的,不仅是整洁的就餐环境,更是志愿者的赤子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