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第一缕阳光走向充满希望的远方——记晨读课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在诵读中感受作者的思想、体会作者的境界。叶圣陶先生早在60多年前曾说,学生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是理智的理解,而且是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才能终生受用不尽。

作家七堇年曾在《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一书写道“永远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离开温暖的被窝,放弃熬夜的权利对于很多拥有起床困难症的学生来说十分艰难。
而坚持晨读到底能带着他们什么,没有人能够量化。班主任只能告诉自己,一定要帮助他们坚持下去。每天和他们一起走进教室,熬好的“鸡汤”自己先喝再给孩子们。50天过去了,偶尔的小懒惰还是会有,更多的时候是享受。互相检验,竞争完成学习任务。
《关于冬的遐想》
牧羊人在这个季节里迷失了方向
无论晴天还是阴天
都只有白茫茫的向往
即便如此,他仍然手握着信仰
烈风吹散了坚强,冰冷滋养了绝望
羊儿啊,你们的脚步迈向何方
就在执着也被死要殆尽的时刻
他听到了春刚刚冒出嫩芽的声音
原来关于冬的遐想只不过是春一不小心的遗忘
愿每一个学生的坚持
都能迎来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