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一个电话打破了学校招生办公室的平静。电话里学生张芯的妈妈满含感激的声音,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而作为当事人之一的瞿福祥老师还有点小无措,这面锦旗的到来他从未想过,事情还要从4月30日,放月假那天说起。
假期将至,学校操场上热闹异常,大家拿着行李,带着似箭的归心和对同窗的不舍坐上了归家的大巴。和每年一样,瞿福祥老师依旧随车护送学生。到恩施来凤大约5个小时的车程,这条路他已经走了很多遍,载着一车一车的学生和他们沉甸甸的未来与梦想。
行至宜昌时,名叫张芯的学生突然腹痛难忍,瞿福祥果断把学生转移到自己所在的车上,并与家长沟通。考虑到在高速公路上,瞿福祥决定在下一个休息站换乘小轿车赶快将学生送到附近医院。背着张芯先后到急诊科、住院部,取药、观察。瞿福祥回忆这一系列的动作,直言当时体力确实有点跟不上,年过半百的他笑了笑。
由于镇上的医疗条件有限,医生检查后建议病痛缓解后转移到至少市级医院进行后续治疗。看到张芯的情况好转后,瞿福祥略松了一口气,又赶快踏上去恩施的路。当终于把孩子交到家长手上的时候,他说心里终于踏实下来了。
这便有了5月6日,张芯妈妈送来锦旗的那一幕。
从08年来学校工作,13年间,从负责教学到招生,瞿福祥说他见证了1300多名学生的成长,每年他和妻子都受邀参加学生的婚礼。看着这些学生从少年意气,工作有成后结婚生子,耳边仍然不断响起:瞿伯伯!田妈妈!他露出了喜悦和欣慰的笑。
说起锦旗,他说,我受之有愧。“品德高尚素质高,雷锋精神传万代”太厚重,我不过是做了每一个老师都会做的事。温总理曾说过:“中国大地上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执着。”对于民艺(创业)的老师来说,学生便是每一座城池,我们要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