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学科带头人讲坛|第一讲:文言虚词教学中的“四有四声”

为鼓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促进各学科发展和内涵建设。学校特开设“学科带头人讲坛”专栏,将定期推出。首位主讲人是来自本科升学部的程艾勤老师,他的报告题目是“文言虚词教学中的“四有四声””。

 学科带头人讲坛1

“文言虚词教学中的“四有四声”

主讲人|程艾勤

本科升学部语文正高级教师

民艺课堂的“四有”

有趣,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要智慧又风趣。

有用,老师不能为有趣而陷入讨好学生掉进低级趣味的陷阱,在激趣的方向上提高学生兴趣后又有所得。

有帮助,学生需要什么,老师要在对他的人生会起到作用的方面着力。

有成长,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下成长成才。


民艺课堂的“四声”

课前有歌声,课前一首歌起到收心聚力的作用,也是仪式感的外化。

课堂有笑声,是老师教学智慧的回应和学生心领神会后的响应,也是教学过程的内应。

课后有掌声,是对老师智慧教育后的认定和学生对老师施教后的感恩。

长远有回声,教育是一个着眼长远的事业,急功近利的教育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历久弥新的教育让学生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后,成长成才的信息返回后这是对教育的认定。


文言虚词教学中的“四有四声”


高考文言文部分的复习,是很多教师和学生最担心最害怕的部分,而文言虚词的复习归纳又是难中之难。特别是在教学中,文言虚词属于语文基础知识部分,类似于理科教学,难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不像文学作品鉴赏的生动形象,富有趣味。而如何变枯燥乏味为具体有趣?我在此方面进行了一点尝试。那就是在文言虚词复习课实现“四有四声”目标,现以文言虚词“而”的授课过程给予说明,佐证。

为消除陌生感和紧张情绪,暖场时,我请学生先做放松活动后便要求他们齐唱歌曲,我给他们当起了指挥,学生一下子就和我有了融洽的默契,紧张情绪得到舒缓。

上课第一步,建构知识树,将文言虚词“而”的作连词时的八种关系一一分析,在归纳总结中,时不时插入适当的练习后,又提示它们还可以作代词和还可以与其他词一起构成复音词。教学的有用得以体现。

复习归纳完了就开始训练,首先是难度很低的练习,找出下列各组词中与其他用法不同的一组词。

学生顺利完成后加大难度:找出下列各组句子中“而”字的用法和意义分类正确的一组,这时的训练就不仅是单纯的知识点的检测了,其中包含逻辑思维的训练。

难度虽然加大了,但学生在引导下掌握了更科学的思维方式,举一反三,今后遇到同类型的题目也会思路明确了。通过以练促学,学生学有所获,也从课堂获得帮助,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个人心理品质也有很大提高。

接着就是一个短文的训练,这个短文中是将已经学过的有“而”字的语句经过重新串联组合一个新的语段,文中多处出现文言虚词“而”字,结合上下文去分析它的意义和用法,挑战毫无疑问是存在的,温故而知新也是毫无疑问的。但从易到难的设计已经把学生的思路打开,这个难点很快得以突破。通过检验,学生掌握好的获得掌声鼓励,没有掌握好的在同学们善意的笑声中发现了自己的短板与不足。

最后一步就是强化训练,我选取了学生在初中已学过的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拿来训练。此文中有“而”字多达二十五处,对“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可以多次检测。

一节课顺利按时完成,也没有任何的拖泥带水,一课一得也得到了体现。

从“四有”来讲,本节课的设计从有趣方面来说趣味不是很明显,但激发学习的兴趣却是得到落实。有用,有帮助,有成长是毋庸置疑的。

从“四声”来讲,课前有歌声,既暖场收心,也是仪式感建立的一种形式,课中学生表现优秀后的掌声和老师有时幽默总结后的笑声也时不时响起。至于回声,我想,这样的课堂多了,汇成一股智慧教学的洪流后学生也就有了积极回应,学生也就不会恐惧文言文的学习,由此及彼找回丢失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完善自身,进而健全人格!

如果再做提升来看,整个教学过程符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讲练结合等教学原则和方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有益尝试。


主讲人:程艾勤

图片 1.png

程艾勤老师

程艾勤,1962年生,湖北远安人,正高级讲师职称,湖北省骨干教师,宜昌市名师、学科带头人,湖北省中职语文中心组成员,全国高教社杯语文说课二等奖获得者。国家级、市级教科研先进个人。多次参加湖北省普通高考阅卷并获湖北省普通高考优秀阅卷员称号。

他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现为湖北省民间工艺技师学院本科升学部语文教师。他主持或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2项并获奖。参编语文知识应用等教材6本,在《语文报》《湖北电大报》《湖北电大学报》等刊物发表文章30余篇,发表《师道官路》《鸣凤的传说》网络小说共计300万字。散文《桃花雪》曾获全国下水作文一等奖。湖北省普通高考中职语文备考会第二、三、四、五届语文学科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