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训

校企合作经验交流材料

以产教融合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深化校企合作

创业高级技工学校

    我们学校是一所民办职业学校,至今仅有十年的办学历史。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26亩,各类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在校学生6800多人,教职员工327人。设以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和信息技术类为骨干的12个专业。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首批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单位。
  近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始终坚持“学校跟着企业走、专业跟着产业走、教学跟着生产走”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引厂入校,产教融合,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其他方面的改革,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动因
    深化校企合作,是我们所有职业学校都关注的一个话题,是“你喊我喊大家都喊”的一个口号,但如何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深化校企合作,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形式,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则需要动脑筋、花气力。
    近几年,我们在办学实践中,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学校开办的前几年,我们搞校企合作,是迫于无奈。因为我们要求企业为我们安排学生,解决学生就业的问题。学校与企业实际上是一种原始的、浅层次的劳务用工供需关系。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种合作形势显然已非常低级和落后。二是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无论是技术理论还是实践操作能力,与企业的岗位需求有很大距离。即使学生有了一定技能,但没有企业生产实境的体验,上岗后还有一个不短的适应过程。三是以前舍近求远,学生基本上都是到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顶岗实习。在这些地方实习,不仅交通、管理、人力等方面的成本很高,学生也不好管理,并且往往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再返回学校继续学习时,流失较多。同时,学校为本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做的贡献不大,在本地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四是学校的学费收取,还是执行物价部门2007年核定的标准,很低。加工制造类专业,实训成本很高。校内实训不计水电费用,单是耗材每年就要花去接近500万元的费用。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学生进行校内实训,不敢用金属材料,而是用木棒、塑料作为替代材料,这样,实训的效果和质量就大打折扣。五是民办学校,没有财政拨款,单纯靠学费很难生存,更难发展,必须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做到立足本地、本校开展校企合作,如何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做到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如何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体现为本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提高我们的贡献率,如何采取适当的方式,方便学生顶岗实习、工学结合,从学校层面上来说,也便于管理,节约成本,创造效益,等等,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经过反复调查和研究,我们把深化校企合作的重点选在了开展产教融合上。
    我们学校地处荆州开发区的中心地带,有天然的地理优势。荆州开发区是国家级开发区、也是国家级承接产业示范区,区内规模企业密集,并且以机械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等产业为主,与我校设置的主干专业可以进行有效对接。校企之间的人员往来频繁,有比较广泛的人脉。开展合作,校企双方你情我愿,都有迫切要求。同时,我们更有国家关于校企合作利好政策的支持。综合看来,我们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三大要素尽占,对开展产教融合极为有利。
    因此,深化校企合作,不是上级要我搞,而是我要搞,形势所迫,非搞不可。
    二、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基本形式
    (一)引厂入校
2010年,我们依托模具制造专业,与上市公司深圳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千名特别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按照计划,学校五年内为格林美公司定向培养1000名生产塑木型材模具方面的技能型人才。为了保证培养计划实施,企业除直接参与专业教学大纲、计划、教学内容的制订外,还直接参与“订单班”的教学和管理,并在2011年上半年投资400万元(加上学校原有设备,其总值达到820余万元),与学校合作组建了模具研发与制造中心。该中心具有学生实训、生产、研发等综合功能,其设备处于业内前沿水平。学校在专业教师中抽调技术骨干,并从社会上聘请了5名能工巧匠,组建了模具制造公司。该中心完全实行公司化管理,运行一年多,不仅对学历教育、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12年,中心生产的模具已经达到格林美公司所需模具的20%左右,产值达到近500万元。预计到2013年,产能将达到格林美公司所需模具的50%,产值超过千万元。
文思活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数据录入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外包(BPO)服务商,是集研发、生产、市场于一体的高新企业。2009年,我们与该公司合作,在校内成立了文思活树公司荆州卫星点,设立了校内生产线,工装、运行技术文件和大部分设备由企业提供,开展英文印刷体和英文古字数据录入等外包服务。卫星点设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轮流进厂实习(每批次60—80人)。卫星点引进企业文化与校园直接对接,全方位按公司制度管理和考核,甚至连作息时间也与企业高度一致。毕业生通过在卫星点实习3个月左右后,经过公司考核合格,可直接进入活树公司本部工作。从2009年8月至今,学校已经直接通过我校卫星点向公司输送了300多名人才。在活树公司就业的学生有3名被公司提升为培训中心副台长,有7名获公司技术能手称号,74名被评为公司优秀员工。近几年,该卫星点每年都要为学校产生30—50万元的效益。
    (二)厂校结合
一种是校内设厂。
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有中央财政支持400万元建设的数控实训基地,加上我校原有的设备,共有数车、数铣、加工中心、线切割、电火花、普通机床等大型设备80余台套,设备总值近一千万元,设备不仅品种比较齐全,而且完全与生产一线同步,具有先进性。为了充分发挥这个基地的效能,从2010年起,我们与荆州市汽车零部件加工的龙头企业恒隆集团开展合作,承接了部分加工业务,做到了既进行生产性实训,又产生效益。
另一种是厂内设校。
2012年4月,我们与荆州市衡德实业公司开展了厂校结合式的合作。该公司是荆州市的一家骨干企业,从事制冷件加工制造,是海尔、美的、格力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优秀供应商,其制冷塑料件分别占上述公司的70%、30%和47%。我们数控、模具两个专业,每批整班60个学生进厂,进行生产性实习两个月。在此过程中,厂方直接在车间内设置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环境,由学校的专业教师和工厂的技术人员共同实施技术理论和实践教学。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初始阶段,由厂里派出6名师傅,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待学生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再逐步放手。第二批学生进厂后,由第一批学生中的优秀者对他们进行“传、帮、带”。如此循环。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实现了积极互动。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定加工任务、定品种、定标准、定要求,学校定管理人员、定专业老师,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与学校专业老师结合,共同组织管理和生产,真正达到了“学校既是学校又是企业,企业既是企业又是学校,老师既是老师又是师傅,师傅是既师傅又是老师,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员工,车间既是车间又是课堂,作业既是作业又是产品”的效果。
    (三)产线承包
荆州市球保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动力转向轴的骨干企业。从2012年6月开始,我们承包了该厂生产线的第一、二两道工序,共6台数控车和一台普车。学校数控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的学生,采取分批轮流的办法进厂生产,每批50人左右。进厂前,由企业派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生产规程、技术要求、操作要领等方面的、为期两周的培训,并组织考核,合格者才能进厂。这样,学生进厂后,立即就能上岗工作。在生产过程中,驻厂专业老师随时结合生产实践,帮助学生巩固、深化专业技术理论,还与场内技术人员,共同负责生产技术指导、监督质量、检验产品、督促完成产量和进行学生的日常管理。这样,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极大提高了操作水平,而且深切感受、了解到了企业文化,也增加了学生工学结合的收入。
三、近期内,我们在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正在做和准备做的几件事
第一,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省级品牌专业,其实训基地也是省财政投资的实训基地建设工程(第二批)项目。为了充分发挥该基地既服务教学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我们围绕荆州市产业发展重点,2011年年12月,引进了部分企业资金和设备,共建了汽车实训综合楼。该综合楼共2000多平方米,有各类设备300多台套,设备总值700多万元,除能够进行汽车底盘、发动机、电子电器、整车、钣喷涂装等规定项目的实训外,还有生产潜力待发挥和挖掘。我们的合作意向:一是合作企业支持学校充实实训设备,构建实践教学环境,为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提供基础条件,并紧密对接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开展生产性实习。二是企业支持学校开展“产教融合”,利用现有设备、场地,开设集汽车美容、检测、维修、销售为一体的4S店,同时开展汽车零部件制造加工业务。目前,与有关企业的合作已经进入实质性谈判,即将签订合作协议。
第二,护理专业将与荆州市有关医院合作,提供更多的真实任务用于教学,并逐步创造条件,依托学校医务室和合作医院,建立教学服务一体化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
第三,为了积极参与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保护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间传统工艺,提高其产业化程度,2012年11月,我们经过荆州市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了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统工艺和民间美术传承基地。目前,这一建设项目方案已经过专家和行业的论证;有关内容已经融入计算机平面设计和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拟成立的“十八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已经完成,进入公司设立登记阶段;民间手工工艺和民间美术展室已经建成;楚式漆器、楚系青铜器铅锡刻镂、汉绣、磨鹰风筝等几个民间手工工艺传承人的工作室已经动工,预计六月份即可投入使用。
如何深化校企合作,是摆在我们所有职业学校面前的一个课题,还有许多新的情况有待我们去研究,有许多新的问题有待我们去设法解决。我们决心进一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牢牢把握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实用性人才、提供人力支撑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